話你知,拎優惠,去優惠級:https://goodest-jetso.blogspot.com/

《菜根譚》的智慧:第七十二則

 72、殺氣寒薄,和氣福厚

 天地之氣,暖則生,寒則殺。故性氣清冷者,受享亦涼薄;唯和氣熱心之人,其福亦厚,其祿也長。

 


【解釋】

大自然之中,有著滄桑的四季輪轉,春夏時節溫煦和煦,萬物頓時生機勃勃、綻放生命的絢爛姿彩。但轉瞬間,秋冬嚴寒來臨,眾生失卻往日的朝氣,一片死氣沉沉的景象。人生亦復如是,有人性情高傲孤僻,冷若冰霜,臉上總是掛著一副不苟言笑的冷漠表情,散發著一股疏離社交的寒意,難怪無人願意親近。然而,這樣孤芳自賞的生活方式,註定只能獲得冷淡乾癟的回報,與世人疏離,福份也就渺渺無幾。

相反地,懷抱溫良善良的胸襟,善待他人,宜於親和力行,必能贏得眾人的友誼,獲致豐碩的回報。助人為快樂之本,一片發自內心的熱情,所賺得的不僅是人生的大富大貴,更有祿位綿延不絕的福分相伴。世間美善,往往孕育於一顆暖心相待的胸懷,而非冰冷漠視,這就是大自然深具規律的生存法則。

《菜根譚》的智慧:第七十三則

 73、正義路廣,欲情道狹

 天理路上甚寬,稍游心胸中便覺廣大宏朗;人慾路上甚窄,才寄跡眼前俱荊棘泥土。

 


【解釋】

大自然賦予了我們無盡的啟迪,其中蘊含的道理猶如一條寬敞無垠的大路,只要我們略加留心探討,心靈便會因其廣博無際而豁然開朗。大自然的奧秘雖遠離塵囂,卻更加純淨高遠,使我們得以遠離世俗中的一切慾望和囿於。相較之下,人世間的慾望無疑就如一條狹窄逼仄的小徑,剛一涉足,便會發現前路崎嶇不平、泥濘橫陳,稍一不慎便會陷入淤泥難以自拔。唯有遠離慾望的羈絆,才能在大自然的領路下重拾心靈的淨土,重新體會生命的真諦和永恆的價值。

大自然懷抱著包容的胸襟,時刻等待著我們敞開心扉探索,她的道理猶如一條廣闊無垠的大路,只要我們用心探尋,便能在心靈深處體會到無邊的寬廣和無畏的豁達。然而,慾望卻如一條狹窄難行的小徑,剛一涉足便能意識到崎嶇不平、艱難重重,一不留神便可能陷於其中難以自拔。因此,當我們沿著大自然的大路前行時,心靈自然會豁然開朗;相反地,若是踏上慾望的小徑,只會讓我們發現眼前一片泥濘,使自己的腳步愈加艱難。唯有拋開慾望的束縛,才能在大自然的啟示下真正體會到生命的意義和永恆的價值所在。

《菜根譚》的智慧:第七十四則

 74、磨練之福久,參勘之知真

 一苦一樂相磨練,練極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參勘,勘極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解釋】

人生就像一場漫長的旅程,充滿了無盡的酸甜苦辣。如果只是止步於短暫的喜悅,那麼幸福之感也將如同昙花一現,轉眼就會消逝無蹤。只有在磨難困苦中歷練出來的幸福,才能夠紮根並綻放出永恆的芬芳。因為它不僅見證了我們的毅力和堅韌,更重要的是讓我們體會到珍貴的價值觀。

同樣道理,在求學的過程中,我們也要兼具信心和質疑的精神。對於所學的知識,我們要抱有無比的熱忱和執著,但同時也要有獨立思考和批判的勇氣。任何一個問題或是理論,都不應該被生硬地接受,而應該經過自己的質疑和檢驗。只有在這種不斷的探索和考證中,我們才能真正掌握那份學問的精髓所在,而不是盲目地背誦書本上的資訊。

這種兼具信心與質疑精神的學習態度,正是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取得致勝的利器。它讓我們能夠謙虛學習,同時又不失堅持;能夠虛心納諫,但又不會盲從權威。只有擁有這樣的品格,我們才能在苦難中歷鍊,在求學中獲益,最終贏得屬於自己的真正幸福。

《菜根譚》的智慧:第七十一則

 71、謹言慎行,君子之道

 十語九中未必稱奇,一語不中則愆尤駢集;十謀九成未必歸功,一謀不成則訾議業興,君子所以寧默毋躁,守拙無巧。

 


【解釋】

 在這個嚴肅的世界中,我們的言行舉止往往備受矚目和批評。縱使我們用心良苦,竭盡全力去表現,可是稍有疏失或是低於期望,就會招來譏評和責難。言語的失誤固然容易引來非議,但行為上的闕失更令人無法原諒。就算我們十分用心經營,設計周詳,只要最後一個環節出現錯誤,所有的努力就都白費了,唯有無情的指責聲迴響在耳邊。

有見及此,一個有修養的君子,往往會選擇謹慎行事,沉默寡言。他深知言語的力量,因此在未經深思熟慮之前,絕不會隨便開口說話。更重要的是,他明白行動比言語更加重要,因此在處事時格外小心翼翼,寧可顯得笨拙遲鈍,也絕不會自作聰明、魯莽從事。這種謹小慎微的處世態度,不僅可以避免無謂的錯誤,更可以讓自己遠離是非誹謗,行事更加穩健有度。

《菜根譚》的智慧:第七十則

 70、多喜養福,去殺遠禍

 福不可徼,養喜神以為召福之本而已;禍不可避,去殺機以為遠禍之方而已。

 


【解釋】

人生在世,幸福的追求,原本不應勉強而為。保持愉快的心境,最能帶來內在的寧靜與安祥,這正是人生幸福的基礎。然而,在人間,災禍往往無法避免遭遇,面對災禍時,若能消除怨恨他人的負面念頭,反而能遠離災禍的傷害。一顆平常心面對世事,不被外物所動,自能獲得內心的幸福;一顆慈悲心包容眾生,不對他人懷怨,災難亦將遠離。人生雖有苦樂循環往復,但唯有淡然處之,方能心無掛礙,盡享天倫之樂。

《菜根譚》的智慧:第六十九則

 69、中和為福,偏激為災

 躁性者火熾,遇物則焚,寡恩者冰清,逢物必殺。凝滯固執者,如死水腐木,生機已絕,俱難建功業而延福祉。

 


【解釋】

世間上有著各種不同的人性特質,有些人的行為舉止,就彷彿一團熊熊烈火,熾熱無比。這類性情急躁的人,他們的言語舉止總是衝動而激烈,無法自制,猶如烈火在燃燒一般,無所顧忌地燒灼著周遭的一切。任何與他們接觸的人,都會被他們的火熱所灼傷,感受到無盡的灼熱和焦急。

另一些人的舉止則像寒冷的冰雪般冷酷無情,他們刻薄薄倖,吝嗇小氣,對他人總是冷言冷語,無情無義。無論什麼人接近他們,都會遭受到嚴酷的對待,猶如遭受了冰雪的凍傷一般,體無完膚。這種人的言行舉止,如同冰雪般令人生畏,人們無不對他們防範三尺。

還有一些人的頭腦固步自封,思想刻板僵化,就像一潭死水般沒有絲毫生機,也像一株早已枯朽的老樹般毫無生氣。這類人思維停滯不前,無視現實的變化,無法與時俱進。他們的觀念就如同死水和朽木一般,完全失去了生命力和成長的希望,注定無法在世間有任何建樹,更遑論造福人類了。

《菜根譚》的智慧:第六十八則

 68、君子居安思危,天亦無用其技

 天之機緘不測,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顛倒豪傑處。君子是逆來順受,居安思危,天亦無聽用其伎倆矣。

 


【解釋】

大自然的規律往往是曲折多變,有時讓人在陷入困境之後迎來榮景,有時讓人在得意之際突然遭受挫折。這都是大自然對於那些自視英雄豪傑的人的一種捉弄。因此,真正有才德的君子應該在不如意時保持淡定,遇到逆境也能泰然處之;在平安順遂的時候也要時時警惕,做好準備迎接可能來臨的危難。如此一來,就連大自然也無法再對他耍弄手段施展它的變幻莫測了。

上天的奧祕總是讓人捉摸不透,有時令人先陷於困境,過後卻又春風得意;有時則是先讓人得意洋洋,接著又遭受重大挫折。這無非是上蒼對於那些自負為英雄豪傑的人的一種玩弄。因此,真正具備才德的君子必須時刻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當處境不如意時應當淡然自若,面對逆境重重也能泰然處之;即便一切順遂的時期也要時時警惕,做好準備迎接可能來臨的艱難險阻。只有如此,上天那愛捉弄人的花樣才無法對他們展現它的捉摸不定。

人生的奧祕變幻無常,有時使人先陷入困境,繼而才獲得美滿;有時讓人先得意洋洋,後又遭遇重大挫折。這都是大自然對於那些自視為英雄豪傑之輩的一種捉弄與考驗。所以具備真才實學的君子,當處境不如意時應當淡然處之,面對逆境艱難時也能一笑置之;即便在順遂平安的時候,也要時刻警惕未來可能臨頭的危難。唯有如此,大自然那愛捉弄人的規律才無法對他們設下圈套了。

《菜根譚》的智慧:第六十七則

 67、陰惡之惡大,顯善之善小

 為惡而畏人知,惡中尤有善路;為善而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

 


【解釋】

人之為善或為惡,往往暗藏著更深層的動機和心理狀態。一個人做了壞事而懼怕被人發現,其中固然流露了一絲羞恥之心,可見在惡性深淵中,還存有一線向善的希望。然而,另一方面,倘若一個人做了善事,卻急於要人側目,迫切地渴望虛名和讚揚,這恰恰說明了他做善事的本心,已經被貪婪和虛榮所蒙蔽。在施予善意的同時,他亦種下了可怕的禍根,未來可能為此付出沉重代價。人心的糾葛錯綜複雜,善惡是非真假,往往糾纏不清,令人難以了然。我們唯有時時戒慎恐懼,反覆懺悔沐浴,才能在大海中,遊刃有餘,永不迷失方向。

《菜根譚》的智慧:第六十六則

 66、勿羡貴顯,勿慮飢餓

 人知名位為樂,不知無名無位之樂為最真;人知饑寒為慮,不知不飢不寒之慮更為甚。

 


【解釋】

 人生的樂趣,往往隱藏在不為人道所熟知的角落。一般人都只知道追名逐利,視名譽與官祿為人生最大的樂事,卻忽略了淡泊名利所帶來的自在與快樂。名位雖然可以給予一時的滿足,但隨之而來的是無盡的焦慮、患得患失,那種無法擺脫的精神折磨,才是真正的痛苦所在。相比之下,淡泊名利的生活,雖然看似平淡無奇,卻能夠讓人逃離紛擾,體會到內心的寧靜與自在,這份來自內心的喜悅,才是人生最真實的樂趣。


除此之外,人們普遍認為貧困、飢寒是最痛苦的事,然而對於那些家資豐厚、無須為衣食操心的達官顯貴而言,他們所遭受的精神折磨,未嘗不是另一種痛苦。富人雖然不愁吃喝,但卻常常被貪婪和掛慮所束縛,生怕失去已經擁有的一切,這種無時無刻不在患得患失的焦慮,正是他們內心最大的痛苦。相形之下,普通人雖然資源有限,但只要能夠簡單зн足,便能擺脫這些無窮無盡的精神負擔,活出最自在的人生。

《菜根譚》的智慧:第七十六則

 76、厚德載物,雅量容人

 地之穢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無魚;故君子當存含垢納污之量,不可持好潔獨行之操。

 




【解釋】

世上萬物各有其生存之道,往往與人們所追求的理想境地背道而馳。一塊骯髒污穢的土地,或許讓人覺得不雅、不潔,卻正是植物生長的理想環境;反之,一條清澈見底的河流,雖然景色怡人、令人賞心悅目,卻可能因缺乏營養而貧瘠無物。由此可見,表面看似低劣、邋遢的事物,未嘗不蘊藏著生機與能量;而華麗光鮮的外表,亦可能掩蓋著內在的空虛與匱乏。

有高深修養的君子,應具有接納庸俗的氣度與寬恕他人的雅量。不可自命清高,拒絕與人交往,最終會陷入孤獨的境地。一個真正有修為的人,必須學會欣賞生命中的種種狀態,包容不同階層的人群,並從中體會滋養心靈的樂趣。縱使有些人舉止粗魯、思想簡陋,但只要保持開放的心胸,細細品味其中的可貴之處,就能從中汲取智慧的養分,讓內在的修為更加圓滿。

《菜根譚》的智慧:第七十八則

 78、一念私貪,萬劫不復

人只一念私貪,便銷剛為柔、塞智為昏、變恩為慘、染潔為污,壞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貪為寶,所以度越一世。


 

【解釋】

人生的旅途中,總難免會遇到誘惑與考驗。一旦心中生起貪婪或偏私的念頭,原本剛直堅毅的性格就會變得動搖不安,開始流於權衡利弊;而那本該純熟睿智的頭腦,也將被私慾的迷霧所蒙蔽,變得昏庸無知。曾經慈悲憐憫一切有情眾生的胸懷,頃刻間便化為殘酷無情;而原先那純淨無瑕的人格操守,也將被汙穢不堪的私慾所玷污。由此可見,一旦被貪婪和私心所主導,就等同是在摧毀自己一生辛苦建立的品德操守。正因如此,古聖先賢們不約而同地闡釋,要成為一個完人,必須以「去除貪婪」作為修身之本,才能徹底超越物欲的束縛,擁有自在恬淡的人生。

《菜根譚》的智慧:第八十一則

 81、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

氣象要高曠,而不可疏狂;心思要縝密,而不可瑣屑;趣味要衝淡,而不可偏枯;操字要嚴明,而不可激烈。

 


【解釋】

人生的修為有如鑄就一件藝術品般,需精心琢磨、恰到好處。一個人的氣質宜恢弘大度、胸襟廣博,這樣才能與世界和諧共處,但也絕不可流於粗野狂放、無法自我約束。思想觀念應該縝密周詳、遍涉萬象,才能洞見世間萬理,但也不能讓思緒過於紛亂糾結、無所適從。生活情趣應該清靜恬淡、從簡知足,如此才能對身心有益,然而也不能過於枯燥單調、缺乏人生樂趣。言行志節宜光明正大、操守堅定,這樣才能樹立崇高風範,但也決不能偏激剛烈、固步自封。人生之道,在於掌握恰當的分寸,不偏不倚,這樣才能達至中庸之德,博施濟眾,頃刻間展現出人生的至高雅致。

《菜根譚》的智慧:第八十二則

 82、不著色相,不留聲影

 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解釋】

 大自然之中蘊藏著無數的生命智慧,猶如一面明鏡,映射出人生的真理。輕風拂過,斜陽餘暉撫遍疏落的竹林,竹葉在微風的吹拂下發出陣陣婆娑的細語,宛如詩人吟誦的低吟。然而,當風過境而去,竹林卻不曾留下半點餘響,重歸於寂靜無聲的本真面目。一行遷徙的大雁劃過蒼穹,在冰冷潺潺的潭水中投下暫時的倩影,卻也隨著飛翔的腳步遠離而去,潭面重新變得如同鏡面般潔淨明亮,不留任何雁影痕跡。

正所謂"物與其性命,吾亦與其性命"。一個品德高尚的君子,其心靈之操便如同大自然的生命歷程般恬淡平靜。當機緣來臨,他的本真之性自然會呈現出渾然天成的智慧光輝;而當事物散去,他的心靈也將重新回歸於虛靜無為的本來面目。君子之德,不因外在事物的干擾而受到影響,終始保持內在的空明寂靜,調柔中見堅定,超然物外而自在自得。

《菜根譚》的智慧:第六十五則

 65、心地須要光明,念頭不可暗昧

 心體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頭暗昧,白日下有厲鬼。

 


【解釋】

心地的光明磊落是一種珍貴的品質,它代表著一個人內心的純潔和善良。就像一輝燦的陽光穿透黑暗的雲層,照亮整個世界一樣,這種光明磊落的心地能夠在黑暗的世界中保持純潔無瑕。即使處於充滿詭計和欺騙的環境中,這樣的人仍然能夠保持自己的原則和道德觀念,並且不受外界的腐蝕。

然而,如果一個人心中懷有邪惡不端的念頭,即使身處在明亮的日光下,他的內心也會被黑暗所籠罩。邪惡的念頭如同魔鬼的纏繞,使人失去了純潔和善良的本性,將人們引向邪惡和墮落的道路。這樣的人可能表面上看起來正直,但卻懷有不可告人的陰謀和目的,他們利用自己的詭計和欺騙來獲取個人的私利,不擇手段地傷害他人。

因此,我們應該珍惜心地的光明磊落,努力保持自己的善良和純潔。無論身處何種環境,我們都應該堅守自己的原則,不受外界的誘惑和腐蝕。同時,我們也應該警惕自己的內心,遠離邪惡的念頭,不讓自己墮入黑暗的深淵。只有保持心地的光明磊落,我們才能夠在這個充滿挑戰和誘惑的世界中保持真正的純潔和善良。

《菜根譚》的智慧:第七十七則

 77、憂勞興國,逸豫亡身

 泛駕之馬可就馳驅,躍冶之金終歸型範。只一優遊不振,便終身無個進步。白沙雲:「為人多病未足羞,一生無病是吾憂。」真確論也。

 


【解釋】

 人生中常常有些困難和挑戰,就像一匹性情兇悍的馬一般。然而,我們若能以正確的方法訓練和駕馭自己,即使面對逆境,仍能化險為夷,達到目標,就如同騎著這匹馬行進萬里般順利。就像金屬在經過熔化之後,最終被塑造成各種器具,人也可以透過各種磨練和經驗的熔煉,成為更堅強、更有價值的個體。

然而,如果一個人只貪圖享樂,追求短暫的快樂,將精神陷入懶散和消極的狀態,那麼他的一生將難以有所成就。陷於這樣的境地,就如同被困在沒有出路的迷宮中一般。因此,正如陳獻章所說:"做人有過失沒有什麼可恥,只有一生不知悔悟的人才最值得憂心。" 這句話深刻地指出了一個人是否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改正,是衡量一個人品格和成就的關鍵。

這句至理名言提醒我們要保持謙虛和反思的態度。人生中難免會犯錯和遭遇挫折,但只要我們能夠懺悔並從中學習,不斷改進自己,就能走出困境,繼續向前。當我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有所改變時,我們才能真正成長,實現自己的潛能。因此,我們應該時刻保持悔悟之心,追求進步和成長,這樣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富有意義。

《菜根譚》的智慧:第七十五則

 75、虛心明義理,實心卻物慾

 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心不可不實,實則物慾不入。

 


【解釋】

虛懷若谷的胸襟是一個人在學問和真理探索中必不可少的品質。這種胸襟使人能夠保持謙卑和開放的態度,願意接受他人的觀點和意見。謙虛使我們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有限性,並且願意向他人學習和成長。當我們擁有虛懷若谷的胸襟時,我們能夠超越自我,超越自己的固有觀念和偏見,從而追求更深刻的學問和更真實的真理。

然而,單單擁有虛懷若谷的胸襟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擇善固執的態度來抵抗外來物慾的誘惑。這種態度要求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力和清晰的價值觀,能夠明辨是非,選擇正確的道路並堅持走下去。逆境和誘惑總是在人生中存在的,而我們需要有足夠的堅強意志來抵御這些誘惑,不讓它們左右我們的判斷和行為。

虛懷若谷和擇善固執相輔相成。虛懷若谷讓我們保持謙虛和開放,願意學習和接受真理;而擇善固執則使我們能夠堅定地走在正確的道路上,不被外界的誘惑所左右。這兩種品質共同塑造了一個人的品格,幫助我們在人生的旅程中成長和進步。

因此,當我們培養虛懷若谷的胸襟和擇善固執的態度時,我們能夠更好地迎接人生的挑戰,掌握學問和真理,並成為更好的自己。這樣的品質不僅在個人層面上有益,也對社會和人類的進步起著積極的作用。讓我們努力培養虛懷若谷的胸襟,同時保持擇善固執的態度,為自己和他人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菜根譚》的智慧:第八十則

 80、勉勵現前之業,圖謀未來之功

 圖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業;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將來之非。

 


【解釋】

在追求成功和成就的道路上,我們常常會遭遇各種挑戰和困難。有時候,我們會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計劃和謀劃一個看似完美的計劃或事業。然而,即使我們努力不懈,也無法保證一切都能如我們所願地順利完成。

與其不斷地謀劃那些沒有把握能夠實現的事業,我們或許應該轉變策略,將精力投入到維護和發展已經完成的事業上。這不僅能夠確保我們已經取得的成就能夠長久地存在,也能夠為我們帶來更穩定的收益和回報。

同樣地,與其一再懊悔過去的錯誤和過失,我們更應該專注於預防未來可能發生的錯誤。過去的事情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從中吸取教訓,並采取相應的措施,以避免再次犯下同樣的錯誤。這需要我們具備預見性和警覺性,不斷地學習和成長,以應對未來的挑戰。

總而言之,與其一味地追求不確定的成功和成就,我們應該更加注重維護和發展已經完成的事業,並致力於預防未來可能發生的錯誤。這樣的做法能夠為我們帶來更穩固的基礎和更長遠的發展,讓我們能夠更好地應對人生的種種變故。

《菜根譚》的智慧:第七十九則

 79、心公不昧,六賊無蹤

 耳目見聞為外賊,情慾意識為內賤。只是主人翁惺惺不昧,獨坐堂中,賊便化為家人矣!

 


【解釋】

每個人的眼睛和耳朵所接收到的聲色,都是來自外界的敵人。而每個人也都有著易於衝動的情感和無法滿足的慾望,這些心理上的邪念則是內在的敵人。不論是內在的敵人還是外在的賊寇,只要你作為主人翁能夠保持靈魂的清醒,每天按照情理和法則的規範行事,所有心理上的敵人都將成為你修養品德的助手。

這是一個提醒我們要保持警覺並掌控自己心靈的道理。我們所接觸的外界刺激和誘惑可能會引發我們的貪欲和激情,使我們偏離正道。同時,我們內心的欲望和邪念也是我們自身的敵人,它們可能使我們做出不理智的行為。

然而,只要我們能夠保持清醒的意識,遵循情理和法則,我們就能夠控制和管理這些敵人。我們應該以主人翁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心靈,使其不受外界刺激和內在邪念的控制。當我們能夠保持紀律和自律,不偏離正軌時,這些敵人就會成為我們修養和品德提升的幫助者。

因此,我們應該時刻警醒自己,不讓外界的誘惑和內在的邪念左右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只有通過持續的修養和自我約束,我們才能夠克服這些敵人,並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品德和修養。

《菜根譚》的智慧:第八十五則

 85、未雨綢繆,有備無患

 閑中不放過,忙處有受用;靜中不落空,動處有受用;暗中不欺隱,明處有受用。

 


【解釋】

在閑暇的時候,我們不應該輕易放過寶貴的時光。相反地,我們最好能夠善用這段時間,為未來做好準備。當我們忙碌起來時,這些準備將會帶給我們無盡的受用感。

此外,當我們處於平靜的時刻,也不應該忘記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這樣做可以為我們日後擔任艱巨工作做好準備。當那些艱巨的工作終於到來時,我們將會感到應付自如,因為我們已經為之做好了準備。

同樣地,當我們獨自一人靜靜地坐在沒有任何人看見的地方時,我們應該保持光明磊落的胸懷。我們不應該產生任何邪念,也不應該做出任何壞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眾人面前受到他們的尊敬。

所以,請在閑暇的時候不要輕易放過寶貴的時光。利用這段時間做好準備,讓自己在忙碌時感到受用不盡;同時,不要忘記充實精神生活,為日後的艱巨工作做好準備,讓自己在面對挑戰時能夠應付自如;最後,保持光明磊落的心態,無論在任何時候都做正確的事情,這樣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

《菜根譚》的智慧:第八十六則

 86、臨崖勒馬,起死回生

 念頭起處,才覺向欲路上去,便挽從理路上來。一起便覺,一覺便走,此是轉禍為福,起死回生的關頭,切莫輕易放過。

 


【解釋】

當你心中剛一浮起邪念時,假如你能發覺這種邪念有走向物慾或情慾方向的可能,就應該立刻用理智把這種慾念拉回正路上去。

壞的念頭一產生立刻有所警覺,有所警覺後立刻設法來挽救,這是扭轉災禍為幸福、改變死亡為生機的重要關頭。在那個邪念產生的一剎那,你絕對不可以輕輕放過它。

邪念的出現往往是因為我們的心境受到不同的誘惑或影響。當我們處於困惑、憤怒或者空虛的情緒狀態時,邪念更容易滋生。它們像毒蛇般悄悄地爬進我們的思想中,試圖引誘我們踏上一條危險的道路。

然而,我們有著人類獨特的理智和意識,這使我們能夠識破邪念的陷阱並採取行動。當邪念進入我們的思想時,我們應該立即警覺並停止自己的思緒。這是我們與邪念作鬥爭的關鍵時刻。

設法轉移注意力,用一些正面的思想或活動來替代邪念。這可能包括深呼吸、冥想、閱讀正面的文字或從事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這樣做有助於我們重新建立積極、健康的思維模式。

重要的是要意識到,邪念只是一時的誘惑,它們並不代表我們的真正意願和價值觀。我們可以選擇不聽從它們的引誘,並堅持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因此,當邪念湧上心頭時,不要讓它們在你的思想中生根發芽。立即警覺並以理智來引導自己。這樣做不僅可以保護我們的內心純潔,還有助於我們建立一個道德堅定、充滿智慧的人生。

《菜根譚》的智慧:第八十三則

 83、君子德行,其道中庸

 清能有容,仁能善斷,明不傷察,直不過矯,是謂蜜餞不甜,海味不咸,才是懿德。

 


【解釋】

 一個具備清廉純潔的品質,同時又能容忍不那麼清廉的事物,展現出雅量的人,是非常難得的。這樣的人不僅擁有善良的內心,而且具備寬容和包容的態度。他們能夠看到事物的多面性,不對他人的過錯過於苛求,而是以一種平和的心態去面對。

同樣地,一顆仁慈的心與果斷的魄力相結合,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這樣的人不僅懷有慈悲之心,願意幫助他人,而且在面對困難和抉擇時能迅速做出決斷。他們的行為既充滿了溫柔關懷,又不失果斷和堅定。

此外,聰明睿智的人,不僅具備智慧和知識,還懷有努力奮鬥的態度。他們明白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有時需要付出一些苦難和辛勞。他們以開放的心態接受新的挑戰,不怕失敗,並尋找到達成目標的最佳方法。

最後,性情剛直的人能夠保持真實和正直,同時又不會過於固執和狹隘。他們能夠堅守自己的原則,不輕易妥協,但同時也能夠理解他人的立場,不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人。他們展現出寬廣的胸襟,能夠以平和的態度看待事物,並與他人和諧相處。

總之,像蜜餞和海產一樣,不偏不倚地保持適度的美德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這種平衡使人能夠在品德和行為上保持優雅和高尚,既不過於嚴苛,也不過於寬容。這種不偏不倚的尺度體現了一個人的內在價值觀和智慧,使其在人際關係和生活中取得和諧與成功。 

《菜根譚》的智慧:第八十四則

84、君子窮當益工,勿失風雅氣度

貧家凈掃地,貧女凈梳頭,景色雖不艷麗,氣度自是風雅。士君子一當窮愁寥落,奈何輒自廢弛哉!

 


【解釋】

在貧窮的家庭中,人們經常要努力保持環境的整潔,將地面打掃得乾乾淨淨。同樣地,家中的女兒也要經常梳理頭髮,使其保持整潔。雖然他們的家居擺設和穿著並不華麗奢華,但卻展現出一種脫俗高雅的風範。這種風範不僅體現在外表上,更體現在他們的精神和品格中。

因此,當一位有才德的君子遭遇困境,處於貧困和絕望的境地時,絕對不能失去信心,也不能自暴自棄。逆境中的人應該以堅韌的意志和積極的態度面對困難。他們應該保持內心的高尚品質,不被物質的匱乏所束縛,而是展現出自己的才華和品德。

貧窮並不代表一個人的價值和能力,而是一種短暫的境遇。逆境可以激發一個人的潛能和智慧,讓他們更加堅強和成熟。有才德的君子應該以貧窮為契機,努力提升自己,追求更好的未來。他們應該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和追求卓越的精神,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改變命運。

總之,貧窮並不應該成為一個人失去信心和自尊的理由。相反,逆境中的人應該堅持自己的價值觀和品德,努力克服困難,追求更好的生活。他們可以透過堅韌的意志和積極的態度,展現出真正的才華和內在的高尚品質。 

《菜根譚》的智慧:第八十七則

 87、寧靜淡泊,觀心之道


 靜中念慮澄澈,見心之真體;閑中氣象從容,識心之真機;淡中意趣沖夷,得心之真味。觀心證道,無如此三者。

 

【解釋】

當一個人處於寧靜的境地時,心境變得澄明如秋水,這種時刻才能讓我們洞察人性的真正本質。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們能夠超脫日常的煩囂,尋找到內心深處的寧靜和平靈。這種寧靜使我們能夠以更深入的方式思考和感受,並意識到人性中的善良和純真。

同樣地,當人們有閑暇的時候,氣質會像晴朗無雲的天空一樣舒暢和悠閑。在這樣的時刻,我們可以放鬆身心,放下壓力和煩惱,並更好地理解人性的真正靈魂。閑暇時光讓我們能夠追求自我與內心的聯繫,發掘潛藏在我們深處的夢想、熱情和創造力。

此外,當一個人能夠淡泊名利、明確目標時,內心就像平靜無波的湖水一樣謙和、和藹可親。在這樣的狀態下,我們能夠體驗到真正的人生樂趣。淡泊名利讓我們不受外界的干擾和誘惑,專注於追求內心真正渴望的事物。這種內心的平靜和堅定使我們更能夠享受生活的每一刻,並從中獲得真正的滿足感和幸福。

總的來說,要真正理解人生的道理,沒有比在寧靜中心緒、閑暇中氣概和淡泊明志的狀態下觀察人性更好的方法了。這些境地讓我們有機會深入思考、感受自己和他人的內在,並發現人性中最美好、最真實的一面。

《菜根譚》的智慧:第八十八則

 88、動中靜是真靜,苦中樂是真樂

 靜中靜非真靜,動處靜得來,才是性天之真境;樂處樂非真樂,苦中樂得來,才是心體之真機。

 


【解釋】

在萬籟俱寂的環境中,人們或許會追求寧靜與平靜,以期在寧靜中獲得心靈的安寧。然而,這種所謂的寧靜並非真正的寧靜,它只是一種表面上的靜謐,缺乏活力和內在的力量。相比之下,只有在喧囂環境中,當外界的嘈雜聲響和紛擾不斷湧入耳中時,我們的內心仍能保持平靜,才算是真正符合人類本然之性的寧靜。

這種真正的寧靜並非來自於外界的安靜,而是內心的穩定和堅定。就像在暴風雨來臨時,大樹雖然會彎曲,但它的根仍然深深扎根於土地中,保持了堅固的姿態。同樣地,只有當我們的內在平靜得以維持,不被外界的喧囂所干擾,我們才能真正體驗到寧靜的力量。

類似地,快樂也有著類似的情境限制。在狂歌熱舞的環境中,人們可能會追求一時的快樂和興奮,但這種快樂往往是短暫而虛幻的。相比之下,只有在艱苦的環境中,當我們面臨挑戰和困難時,仍能保持樂觀的情趣,才能體會到真正合乎人類本然靈性的快樂。

逆境中的快樂是一種內在的力量,它源於對於困難的積極應對和克服。正如一朵盛開在崎嶇山間的花朵,它的美麗和生命力正是來自於經歷過風雨洗禮的堅韌。只有在面對逆境時,我們能夠保持內心的平和和喜悅,才能真正體會到生命的樂趣。

因此,真正的寧靜和快樂並非來自於外界的環境,而是內在的力量。只有在喧囂和艱難中,我們保持內心的平靜和樂觀,才能獲得真正屬於人類本然之性的寧靜與樂趣。在這種狀態下,我們能夠超越外在的干擾,與自己的內心對話,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寧靜和快樂。

《菜根譚》的智慧:第八十九則

 89、舍己毋處疑,施恩勿望報

 舍己毋處其疑,處其疑即所舍之志多愧矣;施人毋責其報,責其報並所施之心俱非矣。

 


【解釋】

當一個人追求自我犧牲時,他應該超越利益得失的思維框架。若他陷於這種思維中,他將對犧牲產生猶豫和疑惑。對於自我犧牲而言,若心中存有計較和猶疑,那麼他的犧牲精神將蒙受恥辱。

同樣地,當一個人希望對他人施恩惠時,他絕不能期望得到回報。如果他堅持要求對方感恩圖報,那麼他本來出於善意的行為也會變質。真正的恩惠應該是無私的,源於純粹的關懷和愛心,而非為了某種回報而行動。

自我犧牲和施恩惠都是高尚的品質,它們體現了人性中最崇高的價值。然而,當我們開始將利益和回報納入考量時,這些價值就會受到污染。只有在我們超越個人利益的限制,並從心底無私地付出時,我們才能真正體驗到這些價值的力量。

因此,在追求自我犧牲和施恩惠時,我們應該擺脫對得失的計較和期望回報的想法。僅僅專注於無私地奉獻和關懷他人,這才是真正能讓我們獲得內心平靜和滿足的方式。只有當我們超越個人利益,以無私的心態對待他人時,我們才能真正體驗到自我犧牲和施恩惠的深遠意義。

《菜根譚》的智慧:第九十則

 90、厚德以積福,逸心以補勞,修道以解厄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勞我以形,吾補吾心以逸之;天厄我以遇,吾亨吾道以通之;天且奈我何哉?

 

【解釋】

假如上天不給我許多福分,我就多作些善事來培養我的福分。這種態度展現了一種積極主動的心態,對於自身的命運抱持著一種樂觀的態度。人們常常相信善有善報,這種信念使得我們相信通過行善可以吸引更多的正能量和好運氣。

假如上天用勞苦來困乏我,我就用安逸的心情來保養我疲憊的身體。這表明了一種以心境為主導的生活哲學。面對勞累和困乏,我們可以選擇擺脫消極情緒,以輕鬆的態度迎接困難。這種心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調整自己,保持身心的平衡和健康。

假如上天用窮困來折磨我,我就開闢我的求生之路來打通困境。這種思維展示了一種堅韌不拔的品質。當我們遭遇困境和貧困時,我們可以選擇不屈服於逆境,而是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機會。這種意志力和努力的精神可以幫助我們克服各種困難,並實現自己的目標。

假如我能做到以上各點,上天又能對我如何呢?或許上天會看到我的努力和堅持,給予我更多的機遇和幸運。或許這些艱難的經歷和努力將成為我成長和成就的機會。無論上天如何回報,我相信這種正面的心態和行為將使我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並為我的未來帶來積極的影響。

總之,面對命運的不公和逆境的折磨,我們可以選擇以積極的心態回應。通過多作善事來培養福分,以安逸的心情保養身體,並開闢求生之路來打通困境,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並得到上天的眷顧。無論結果如何,這種堅持和努力將使我們成為更堅強、更有智慧和更有價值的人。

《菜根譚》的智慧:第六十四則

64、名利總墮庸俗,意氣終歸剩技

 名根未拔者,縱輕千乘甘一瓢,總墮塵情;客氣未融者,雖澤四海利萬世,終為剩技。

 


【解釋】

當一個人無法徹底拔除功利思想時,即使他能夠輕視榮華富貴,並且樂於過著清苦的生活,最終仍然難以逃避名利的誘惑。這是因為功利思想根深蒂固,它使人追求個人的私利和表面的成就,而忽視了內心的真正需求和價值。儘管這個人可能試圖避開世俗的追逐,但名利的誘惑總是會在某個時刻出現,讓他動搖和放棄原本的信念。

同樣地,一個受外力影響而無法在內心加以化解的人,即使他能夠恩澤天下,甚至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但這種影響往往被視為一種多餘的伎倆。這是因為這個人並未真正解決自己心靈深處的問題,而是依賴外在的力量和因素來推動自己的行為。這樣的影響雖然可能帶來一時的利益,但卻無法持久,也無法真正改變這個人的內在狀態。

因此,要真正擺脫名利的誘惑和外在力量的影響,一個人需要徹底反省並改變自己的內在世界。他需要超越功利思想,尋找內心真正的價值和意義。只有通過內心的轉變和修煉,才能達到真正的自由和內心的平靜。這樣的轉變不僅對個人有益,也能對社會產生積極的影響,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和和諧。

《菜根譚》的智慧:第六十三則

 63、謙虛受益,滿盈招損

 攲器以滿覆,撲滿以空全;故君子寧居無不居有,寧處缺不處完。

 


【解釋】

攲器因為裝滿了水才傾覆,撲滿因空無一物才得以保全。這個道理不僅僅適用於物質的層面,同樣也能在品德和人生的範疇中找到共鳴。一個品德高尚的君子深知,選擇身處於無爭無為的地位,比站在有爭有奪的場所更為明智。

這世界上充斥著競爭和爭奪,人們爭相爭霸權位、財富和名譽。然而,一個君子知道,這種爭奪只會帶來短暫的滿足和虛假的成就感。相反,他選擇追求內心的寧靜和平和。他明白,無爭無為的處境才能夠讓他充分展現自己的品德和智慧。

他不追求虛榮和功利,而是注重內心的修養和道德的實踐。他願意在日常生活中感到一些缺欠,因為他知道,過分的美滿往往會讓人迷失方向,容易陷入慾望的糾纏中。他選擇謙虛和滿足,並從中獲得真正的快樂和平靜。

這種態度不僅反映了個人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格局,也體現了一種智慧的生活哲學。君子明白,真正的價值不在於物質的豐富和外在的榮耀,而在於內心的富足和品德的高尚。他不追逐虛幻的榮華富貴,而是追求內心的平靜和真理的追求。

因此,一個品德高尚的君子願意在無爭無為的地位中安居,他明白,這樣才能保持內心的清明和穩定。他不為外在的誘惑所動搖,也不為追求虛幻的滿足而迷失自我。他選擇遵循內心的聲音,堅守自己的原則,並在平凡的生活中綻放出真正的光彩。

在追求品德和智慧的道路上,一個君子應該選擇無爭無為的處境,保持內心的寧靜和清明,並注重內在的修養和道德的實踐。他明白,真正的快樂和幸福不在於外在的榮華富貴,而在於內心的豐富和品德的高尚。

《菜根譚》的智慧:第六十二則

62、大智若愚,大巧似拙

 真廉無廉名,立名者正所以為貪;大巧無巧術,用術者乃所以為拙。

 


【解釋】

在人們的價值觀中,廉潔和聰明是被視為崇高的品質。然而,一個真正具有廉潔和聰明的人在表現和行為上可能與我們的期望不同。廉潔的人不會主動追求名聲和虛榮,相反,他們更關注內在的道德價值,並選擇以實際行動來彰顯廉潔的品質。因此,他們並不刻意建立廉潔之名,而是默默地做出正直的選擇。

相對地,那些追求名望的人往往為了個人利益而樹立名望。他們可能利用權力和地位來獲取虛名,並以此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利益和優勢。然而,這種追求虛名的行為往往是出於貪婪和自私的動機,並且可能忽視了真正的道德價值。因此,他們所建立的名望可能並不真實,並且在人們心中的價值可能會被質疑。

同樣地,一個真正聰明的人並不需要賣弄自己的才華和智慧。他們通常謙虛和謹慎地行事,不會刻意展示自己的聰明。這種謙遜的態度可能使他們在外表上看起來笨拙,但實際上他們可能具有深刻的見解和智慧。相反,那些刻意賣弄自己聰明智慧的人可能只是為了掩飾自己的愚蠢或不足。他們可能過分關注他人的認可,並希望通過顯示自己的聰明來獲得優越感。

總之,真正具有廉潔和聰明的人不需要主動追求名聲和虛榮,也不會刻意賣弄自己的才華和智慧。他們的表現和行為源於內在的價值觀,並通過實際行動來彰顯這些品質。相比之下,那些追求虛名和賣弄聰明的人可能在外表上看起來更加成功和優秀,但他們的行為往往出於不純的動機,並可能忽視真正的道德價值。

《菜根譚》的智慧:第六十一則

 61、寬嚴得宜,勿偏一方

 學者有段兢業的心思,又要有段瀟洒的趣味,若一味斂束清苦,是有秋殺無春生,何以發育萬物。

 


【解釋】

一個作學問的人,他的思考必須細密入微,行為也要謹慎謹慎再謹慎。然而,同時他也需要擁有一份瀟洒脫俗的超凡胸懷,能夠超越凡俗的束縛,不被琐事所困擾。只有如此,他才能在生活中保持情趣盎然的風采。

相反地,假如一味地壓抑自己,過著極度清苦的生活,那就像是大自然中只有落葉的秋天,卻沒有和煦春天的存在。這樣的境遇又如何能夠培育萬物的成長,使其綻放出美麗的花朵,結出豐盛的果實呢?

學問的追求需要細膩的思維,但同時也需要開闊的胸懷。細密的思考使人能夠深入探索問題的本質,抓住細節中的微妙之處。然而,如果我們過於執著於細節,過度拘泥於琐事,就可能失去對整體的把握,無法看到更廣闊的視野。

因此,作學問的人應該在追求細密思考的同時,保持一份超凡脫俗的心態。這樣既能夠保持生活中的情趣,又能夠在學問的道路上獲得更深遠的視野和洞察力。正如大自然需要春天的溫暖陽光滋養萬物生長,作學問的人也需要一份超越凡俗的心態,才能在學術的舞台上綻放出絢麗的光彩。

《菜根譚》的智慧:第六十則

  60、人死留名,豹死留皮

春至時和,花尚鋪一段好色,鳥且囀幾句好音。士君子幸列頭角,復遇溫飽,不思立好言行好事,雖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



【解釋】

在春天和煦的陽光照拂下,就連花草樹木也爭相為大地鋪上一層美麗景色,飛鳥也懂得唱出幾句美妙的歌聲。一個讀書而又有才幹的士大夫,若能僥倖出人頭地身居高位,同時又能吃得酒足飯飽過上豪華的生活,卻不肯為後世寫下幾部不朽名著,或留下一些有益世人的事蹟,那他即使活到一百歲也如同一天都沒活過。

在這個充滿生機的季節,大自然的一切都在盡情展現著美好。陽光溫暖地灑在大地上,將萬物照耀得生機勃勃,花草樹木在這溫暖的懷抱中茁壯成長,絢麗的花朵綻放出絢麗的色彩,彷彿在向世界展示著它們的美麗。飛鳥在空中盤旋,輕快地歌唱著,宛如天籟之音在春風中飄揚。

然而,這個世界並非只有自然景色的美麗,人類的才華和智慧也是春天的一部分。一位讀書有道且充滿才華的士大夫,如果能夠在社會上取得成功,擁有高位和富足的生活,卻不願意將自己的才華和智慧貢獻給後世,寫下一些不朽的著作,或者留下一些對世人有益的事蹟,那麼他的生命就如同白白浪費了一樣。即使他能夠長壽到一百歲,但他的一生將毫無意義,沒有給這個世界留下任何的痕跡。

因此,在春天的陽光下,讓我們不僅享受自然的美景,也要反思自己的人生價值。無論我們的地位高低,財富多寡,我們都應該努力發揚自己的才華和智慧,為社會盡一份力量,留下屬於自己的痕跡。就像春天的花朵一樣,盡情綻放自己的美麗,並將這份美麗傳遞給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讓我們的一生不枉此生,給予這個世界一些永恆的價值和意義。

漫遊北角

 北角,這座香港的小區,融合了繁華的都市風光和濃郁的人文氛圍。無論是熙熙攘攘的市集還是獨特的建築風格,都讓人不禁為之著迷。我漫遊在北角的街頭巷尾,感受著這個地方獨有的魅力,心中湧現出濃濃的抒情情感。



清晨的北角,街道上彌漫著一股淡淡的茶葉香氣。我踏著輕快的步伐走過街頭,看著一家家的茶樓悄然開始營業。茶樓裡飄出的熱氣和叮叮咚咚的聲音,讓我彷彿回到了過去,回到了曾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的時光。在這裡,我品味著一杯香濃的港式奶茶,細細品味著它濃郁的滋味,仿佛品味著北角的歷史和故事。

漫步在北角的市集裡,我被五光十色的攤位所吸引。攤位上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商品,琳琅滿目。我靜靜地觀察著攤販和顧客之間的交流,他們的笑聲和爭吵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這個地方獨特的音樂。我隨著人群的流動,感受著市集裡的熱鬧和生機。在這裡,我買到了一串串新鮮的水果和一些獨特的手工藝品,它們成為了我留在北角的記憶。

北角的建築風格獨樹一幟,充滿著懷舊的氛圍。我走進一條小巷,看到了一排排的舊式唐樓。這些樓房保存著香港昔日的風華,歲月的痕跡在牆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我仰望著這些古老的建築,彷彿看到了曾經在這裡生活的人們的身影。他們的故事和情感,融入了這些石磚和木樑中,與這片土地相互交織。在這裡,我感受到了時間的流轉和生命的脈動。

傍晚時分,北角的天空染上了一抹橙紅色。我來到海濱公園,眺望著遠處的海面。微風輕拂著臉龐,海水輕輕拍打著岸邊,帶來了一種平靜和寧靜。我在這個寧靜的角落裡,自由地思考著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在這裡,我找到了內心的寧靜和安寧。

夜晚的北角,彷彿點亮了一盞盞燈籠,營造出溫暖而浪漫的氛圍。我漫步在繁忙的街道上,看著霓虹燈璀璨的光芒閃爍著。商店的櫥窗裡展示著時尚的服飾和美味的美食,吸引著遊客和居民。夜市裡傳來了熱鬧的呼喊聲和爆笑聲,人們在這裡享受著美食和歡樂。

我走到了北角的海邊,海風輕拂著臉頰,帶來了一絲清涼。我望著遠方的灣景,海水和天空在夜色中交融在一起,營造出一幅美麗的畫面。這個時刻,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無限的可能性。在這裡,我思考著夢想和追求,希望能夠勇敢地追逐自己的理想。

漫遊北角,是一次深入探索的旅程,也是一次心靈的放鬆和寧靜。這個地方蘊藏著豐富的歷史和文化,每一個角落都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在北角的街頭巷尾,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熱情和活力,也感受到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渴望。這裡,是我心靈的歸宿,是我永遠不會忘懷的地方。

漫遊北角,讓我重新發現了生活的美麗和價值。在這個喧囂的城市中,北角是一個寧靜的角落,讓我得以沉澱和反思。每一次漫遊,都是對自己的一次寬容和愛護,也是對這個世界的一次感謝和珍惜。北角,我將永遠記住你的風景和故事,並將你帶在心中,直到永遠。

《菜根譚》的智慧:第五十九則

 59、無勝於有德行之行為,無劣於有權力之名譽

富貴名益,自道德來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業來者,如盆檻中花便有遷徙興廢;若以權力得者,如瓶缽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解釋】

人的榮華富貴可以通過不同途徑獲得,然而,其持久性和價值卻因為這些途徑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如果一個人的榮華富貴是來自於高深的道德修養,那麼就像是一朵生長在大自然環境中的野花。這樣的榮華富貴是源於內在的品德和美德,它不依賴外在的力量或特權。就像野花一樣,這種榮華富貴會不斷繁殖並延續下去,因為它的根基是深深地扎根在道德的土壤中。

然而,如果一個人的榮華富貴是建立在政治功勛之上,那麼就像是一盆生長在花園中的盆栽。儘管這樣的榮華富貴也可能持續一段時間,但它的生長和發展卻受到外界環境的嚴重影響。只要稍微移動,這盆盆栽的成長就會受到顯著的損害。這種榮華富貴的可持續性取決於政治地位的穩固性和能力的持續發揮。

而如果一個人的榮華富貴是依賴特權或惡勢力而得到的,那麼就像是一朵插在花瓶中的花。這樣的榮華富貴是建立在不正當的手段和權力之上,並沒有真正的根基。就像插在花瓶中的花朵一樣,它的根部並沒有深深地扎根在土壤中,因此無法獲得持久的生命力。這樣的榮華富貴很快就會凋謝和消逝,因為它的存在沒有真正的價值和內涵。

總而言之,一個人的榮華富貴的持久性和價值取決於其來源和根基。只有通過高深的道德修養,才能獲得真正的榮華富貴,就像生長在大自然環境中的野花一樣,不斷繁殖並延續下去。其他依賴政治功勛或特權的榮華富貴,則容易受到外界環境變化的影響,甚至可能很快消逝。因此,我們應該注重培養個人的道德修養,以獲得真正有價值和持久的榮華富貴。

《菜根譚》的智慧:第五十八則

 58、苦中有樂,樂中有苦

 苦心中常得悅心之趣,得意時便生失意之悲。

 


【解釋】

在困苦時能夠堅持原則和把握方向,是一種值得潤飾和引申的品質。這種堅持不僅展現了一個人的堅韌和毅力,更重要的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獲得一種出發自內心的喜悅。這種喜悅與表面上的得意不同,它源自於在困境中的奮鬥和克服困難的成就感。這種喜悅是真正的、持久的,它不依賴外在的成功和物質的滿足,而是來自內心的深處。

相反,如果在得意的時候,我們表現出過分狂妄的言行,往往會因此而與他人結下冤讎。這種狂妄和自大的態度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和不滿,進而導致人際關係的破裂和不和。這樣的後果可能不是立即顯現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種下的冤讎和矛盾往往會在日後發生禍患的悲劇根苗。

因此,我們應該時刻保持謙虛和謹慎的態度,不論是在困難時還是成功時,都不要忘記自己的原則和方向。堅持這種正確的態度,不僅能讓我們克服困難,獲得真正的喜悅,還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衝突。人生的真正樂趣就在於這種堅持和克制中,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奮鬥,獲得內心的平靜和喜悅。

《菜根譚》的智慧:第五十七則

 57、讀心中之名文,聽本真之妙曲

人心有一部真文章,都被殘篇斷簡封錮了;有一部真鼓吹,都被妖歌艷舞湮沒了。學者須掃除外物,直覓本來,才有個真受用。



【解釋】

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部好文章,可惜卻被內容不健全的雜亂文章給封閉了。人的內在深處懷藏著無窮的智慧和獨特的體驗,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的故事和價值觀。然而,現實生活中的種種雜亂和不健全的內容常常干擾著我們,讓我們迷失了自己的內心聲音。這些外在的干擾可能來自社會的壓力、媒體的影響,或是他人的期待。只有排除這些干擾,直接用自己的智慧和直覺來尋求本性,我們才能發掘出真正屬於自己的好文章,並獲得一生受用不盡的真學問。

每個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首美妙的樂曲,可惜卻被一些妖邪的歌聲和艷麗的舞蹈所埋沒了。音樂是一種表達情感和展現內心世界的藝術形式,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和情感表達方式。然而,現代社會充斥著各種妖邪的歌聲和艷麗的舞蹈,這些音樂和舞蹈追求著表面的華麗和刺激,卻忽略了內心的深沉和真實。我們容易受到這些表面誘人的音樂和舞蹈的影響,忽略了自己內心真正美妙的樂曲。因此,我們需要保持警覺,抵擋這些虛假的誘惑,尋找並展現自己內心最美妙的樂曲,讓音樂成為我們靈魂的真實表達。

這些例子提醒著我們,作為有學問的讀書人,我們需要保持內在的純真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面對社會的種種誘惑和干擾,我們應該學會選擇、篩選和解讀資訊,從中尋找真正有價值的知識和智慧。同時,我們也應該培養自己的獨特性和創造力,在音樂和舞蹈中找到自己的獨特風格,表達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情感和價值觀。只有通過這樣的努力,我們才能真正追求並獲得一生受用不盡的真學問。

《菜根譚》的智慧:第五十六則

 56、讀書希聖講學躬行,居官愛民立業重德

 讀書不見聖賢,如鉛槧佣;居官不愛子民,如衣冠盜。講學不尚躬行,為口頭禪;立業不思重德,為眼前花。

 


【解釋】

讀書不去研究古聖先賢的思想精義,只能成為一個寫字匠。文字是思想的載體,經由古人的智慧所凝聚的經典著作,承載著深邃的思想和價值觀。若只是機械地書寫文字,而不深入研究其中的內涵,那麼閱讀僅僅是一種表面上的技能,而無法真正領悟其中的智慧。因此,若只停留在字面上,只能成為一個寫字匠,無法真正掌握書中的精髓。

作官如果不愛護人民,只知受祿,就如一個穿著官服的強盜。擔任官職意味著擁有權力和責任,而這些權力和責任應該用來服務人民,保護他們的權益和福祉。然而,若一個官員只關心自身的私利,只為了謀取個人利益而擔任官職,那麼他就失去了作為一個官員應有的尊嚴和使命感。他的所作所為就如同一個穿著官服的強盜,利用權力來剝削和傷害人民,而不是為他們謀福祉。

只知研究學問卻不注重身體力行,那就像一個不懂佛理只會念經的和尚。學問的追求應該是與實踐相結合,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才能帶來真正的成就。只停留在理論層面,只關心書本知識的累積,卻不願意實際應用和實踐,那麼所得到的知識只是空洞的文字,缺乏真正的生命力。就像一個和尚只會念經卻對佛理不加深入的理解和實踐一樣,無法真正體驗佛法的智慧和慈悲。

事業成功後卻不想為後人積一些陰德,那就像一朵艷麗卻很快凋謝的曇花。事業的成功不僅僅是個人成就,更應該是為社會和後人做出的貢獻。當我們在事業上取得成功時,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回饋社會,為後人留下一些積極的影響和價值。如果一個人只追求個人的成功和利益,而不願意為他人和社會付出,那麼他的成功就如同一朵艷麗的曇花,雖然短暫地綻放,卻很快地凋謝,無法留下持久的影響力和價值。

這些例子告訴我們,追求知識、擔任官職、追求事業成功都應該注重內在的價值和意義,而非僅僅追求表面的成就和利益。只有深入研究思想精義、愛護人民、注重實踐和回饋社會,我們才能成為真正有意義的人,並在自己的領域中發揮積極的影響力,為社會和後人留下持久的正面影響。因此,我們應該持續追求知識和智慧的提升,並將其應用於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以實現個人和社會的共同進步。

《菜根譚》的智慧:第五十五則

 55、崇儉養廉,守拙全真

 奢者富而不足,何如儉者貧而有餘;能者勞而府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

 


【解釋】

豪奢的人即使擁有再多的財富,卻始終感到不夠用。他們追求奢華的生活方式,不斷追逐物質享受,卻無法滿足內心的渴望。相比之下,那些貧窮但節儉的人卻能保持著充實感和滿足感,因為他們懂得如何運用有限的資源,並以節制的態度面對生活。

同樣地,有才幹之人常常在心力交瘁中度日。他們承擔著重大的責任和壓力,為了追求卓越和成功而不斷努力。然而,這樣的奮鬥往往會引來大眾的怨恨和嫉妒。相比之下,那些愚笨的人卻能夠過著安閑無事的生活,沒有太多的壓力和困憂。他們保持著純真的本性,不受外界的干擾,享受著平靜和寧靜。

這種對比告訴我們,追求財富和才幹並不一定能帶來真正的滿足和幸福。豪奢的生活和心力交瘁的努力往往只會讓我們感到更加虛無和疲憊。相反,節儉和純真的本性能夠帶來內心的平靜和滿足。我們應該學會適度的節制,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並保持對生活的純真和單純。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找到內心的寧靜和幸福。

《菜根譚》的智慧:第五十四則

 54、惡人讀書,適以濟惡

心地乾凈方可讀書學古,不然見一善行竊以濟私,聞一善言假以覆短,是又籍寇兵而齎盜糧矣。



【解釋】

只有心地純潔的人才能真正受益於閱讀聖賢的書籍和學習古人的道德文章。因為只有純潔的心靈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智慧和價值,並將其應用於自身的生活中。然而,如果心地不純潔,則容易將古人的善行視為自己的見解,將古人的美言用於掩飾自身的缺點。

當我們看到古人所做的善事時,如果心地不純潔,就會私下將其當作自己的見解。這樣的行為等於將武器送給敵人,給他們機會利用我們的虛偽來攻擊我們。同樣地,當我們聽到古人的美言時,如果心地不純潔,就會私下拿來掩飾自己的缺點。這樣的行為就像把糧食送給強盜,讓他們更加強大且能夠繼續傷害他人。

因此,閱讀聖賢的書籍和學習古人的道德文章需要有一顆純潔的心。我們應該以謙卑的態度去學習,理解其中的智慧和道理,並將其應用於自己的生活中。同時,我們也應該檢視自己的內心,確保我們的動機純正,不將古人的善行和美言用於虛偽和掩飾。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從古人的智慧中獲益,達到心靈的成長和提升。

《菜根譚》的智慧:第五十二則

 52、無求之施一粒萬鍾,有求之施萬金無功

 有求之施萬金無功施恩者,內不見己,外不見人。則千粟可當萬鍾之報;利物者,計己之施,貴人之報,雖然百鎰難成一文之功。

 


【解釋】

 一個施恩於別人的人,不可老把恩惠記在心頭,更不可存讓別人讚美的念頭,這樣即便是一斗米也可收到萬鍾的回報;一個用財物幫助別人的人,不但計較自己對別人的施捨,而且要求人家的報答,這樣就是付出一百鎰,也難收到一文錢的功德。

《菜根譚》的智慧:第五十三則

 53、推己及人,方便法門

 人之際遇,有齊有不齊,而能使己獨齊乎?己之情理,有順有不順,而能使人皆順乎?以此相觀對治,亦是一方便法門。

 


【解釋】

人們的生活遭遇各有不同,有些人可能經歷了事業的成功,而有些人卻未能取得任何成就。在這樣各異的背景下,我們又有什麼資格要求特殊待遇呢?每個人所處的狀況和條件不盡相同,我們應該以謙虛的態度對待這些差異。

此外,每個人的情緒狀態各不相同。有些人情緒穩定,而有些人則充滿焦躁和不安。然而,我們又能如何期望別人始終與我們合作呢?若我們能以平靜的心態來觀察這一切,即設身處地地反問自己,這便是培養人生中最重要的修養之道。

透過設身處地的觀察,我們能夠超越自我,理解他人的處境和感受。這種修養使我們能夠對他人保持寬容和理解,促進良好的人際關係。當我們能夠冷靜地思考,反省自身,我們便能夠發展出高尚的品德和智慧。

擁有這樣的修養門徑,我們能夠更好地面對生活的挑戰。我們學會了尊重他人的差異,並以平和的態度應對各種情緒和困難。這種心境使我們能夠更好地與他人相處,同時也有助於我們自身的成長和發展。

總之,我們應該以謙虛的態度面對自己的境遇,並設身處地地反問自己。透過這種修養門徑,我們能夠超越自我,理解他人,培養寬容和智慧。這樣的修養使我們能夠更好地應對生活的挑戰,促進人際關係的和諧,並實現自身的成長和發展。

《菜根譚》的智慧:第五十一則

 51、忘功不忘過,忘怨不忘恩

 我有功於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

 


【解釋】

在我們的生活中,當我們幫助他人時,我們應該謙虛。我們不應該經常自吹自擂,將這些好事掛在嘴邊或深深記在心頭。雖然我們可能感到自豪和滿足,但我們應該保持謙遜和謙虛的態度。

然而,如果我們對他人做了不對的事情,我們應該經常反省。我們不能逃避或忽視自己的錯誤行為。反省是我們成長和改善的機會。我們需要正視自己的錯誤,並努力改正它們。這樣,我們才能成為更好的人,並避免重蹈覆轍。

相反地,當別人對我們有恩惠時,我們不應該輕易忘記。我們應該珍惜這些善意和幫助,並對他們表示感激。我們應該記住這些善行,並在適當的時候回報他們的好意。這種感激之情可以促使我們成為更有同理心和關懷他人的人。

然而,如果別人對我們做了不對的事情,我們不應該立即忘記。這不意味著我們要永遠懷恨在心,而是要保護自己免受進一步的傷害。我們可以學會原諒,但也需要保持警惕,避免再次受到傷害。這是為了我們自己的利益和心理健康。

總之,我們應該在幫助他人時保持謙虛,在犯錯時反省自省,在受惠於他人時感激回報,並在受到傷害時保護自己。這些是我們在人際關係中培養良好價值觀和行為的重要原則。

《菜根譚》的智慧:第五十則

 50、處世要方圓自在,待人要寬嚴得宜

 處治世宜方,處亂世宜圓,處叔季之世當方圓並用;待善人宜寬,待惡人宜嚴,待庸眾之人當寬嚴互存。

 


【解釋】

當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時,我們應該以嚴正剛直的態度來待人接物。在社會風氣純淨、秩序穩定的時候,我們應該堅守正義的原則,對待他人應該誠實、直接,不偏不倚地對待每個人。這是因為在和平繁榮的時期,我們不需要過多的圓滑手段來應對複雜的局勢,而應該追求真誠和正直的價值觀。

然而,當政治黑暗天下紛亂時,待人接物的態度就需要變得圓滑老練。在混亂和不穩定的時期,我們可能面對各種複雜的情況和人際關係。此時,我們應該具備靈活機智的處事能力,能夠適應局勢的變化,善於溝通協商,以達到最好的結果。這並不是說我們要迎合邪惡或違背原則,而是應該用智慧和圓滑的手段來穩定局勢,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利益。

而當國家行將衰亡的末世時期,待人接物則需要剛直與圓滑並用。在這樣的時期,社會可能處於混亂、動盪和不確定的狀態。我們需要保持原則性和正義感,同時也要具備應變能力和戰略思維。這意味著我們要在堅守價值觀的同時,運用圓滑的手段來維護自身的利益和安全,並努力緩解社會的矛盾和衝突。

對待善良的君子,我們應該以寬厚的態度對待。善良的人值得我們給予寬容和理解,他們的善意應該得到我們的回報和肯定。

對待邪惡的小人,我們應該採取嚴厲的態度。對於那些為了私利而不擇手段、傷害他人的人,我們應該站在正義的一方,堅決制止和懲罰他們的行為,確保社會的公平和秩序。

而對待一般平民大眾,我們則應該寬嚴互用。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對待他們以寬容和善意,理解他們的處境和需求。同時,我們也需要保持適度的嚴厲,以維護社會的秩序和公共利益。

總而言之,待人接物的態度應該根據不同的政治和社會狀態來適應和調整。無論是政治清明還是黑暗混亂,無論是善良的君子還是邪惡的小人,我們都應該以適度的嚴厲和圓滑的手段來應對。這樣才能在不同的時期和情境中維護自身價值觀的同時,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利益,並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菜根譚》的智慧:第四十八則

 48、欲無禍於昭昭,勿得罪於冥冥

 肝受病則目不能視,腎受病則耳不能聽;受病於人所不見,必發於人所共見;故君子欲無得罪於昭昭,必先無得罪於冥冥。

 


【解釋】

肝臟感染上疾病,眼睛就看不清,腎臟染上疾病,耳朵就聽不清。這句話以生動的形象描述了內臟疾病對身體其他部位的影響。儘管疾病發生在人們無法直接觀察到的內部器官,但其癥狀卻會在我們能夠看見的地方顯露無疑。這句話背後蘊含著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要想在表面上呈現出無過錯的形象,我們必須從微小而看不見的細節著手。

這句話所蘊含的教訓可以引申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時候,人們容易忽略那些微不足道的細節,覺得它們不值一提或者不重要。然而,正是這些被忽視的細微之處,往往會在我們的行為和外表上留下痕跡。

一個君子,或者任何有著高尚品德和道德追求的人,都應該在追求無過錯的外表時注重細節。這需要我們關注自己的內心狀態、思想和行為,以及與他人的互動。只有通過從看不見的細微處下功夫,我們才能真正成為一個有品德和道德的人。

這種追求無過錯的外表並不是為了虛榮或者炫耀,而是為了塑造一個真實而完整的自我。當我們從內而外地注重細節時,我們的言行舉止將更加一致,我們的品格將更加堅定,我們與他人的關係也將更加和諧。

因此,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看不見的細微處下功夫。讓我們保護好我們的肝臟、腎臟,同時也護理好我們的內心和思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成為那些能夠在表面上呈現出無過錯的君子。 

《菜根譚》的智慧:第四十六則

 46、道者應有木石心,名相須具雲水趣


 
進德修道,要個木石的念頭,若一有欣羡,便趨欲境;濟世經邦,要段雲水的趣詠,若一有貪著,便墜危機。

 

【解釋】

凡是進德修業、磨練心性的人,必須有一種木石般堅定的意志。當我們專注於自我提升和道德修養時,常常會面臨外界的誘惑和干擾。對外在的榮華富貴心存羨慕,往往會使我們迷失於物質慾望的追逐之中。這種羨慕和追逐會削弱我們的意志力,將我們困惑於對虛榮和物質享受的追求,無法真正修德養性、培養內在的堅韌和智慧。

同樣地,治理國家、服務人群的政治家也需要具備一種宛如行雲流水般的淡泊胸懷。政治家的職責是為公眾利益而工作,而不是追求個人的名利和貪婪。如果一個政治家心懷貪念,對名利富貴虎視眈眈,他就會失去公正和良知,陷入危機四伏的險惡深淵。一個真正優秀的政治家應該以人民的福祉為重,擁有高尚的品德和清晰的思考,以適當的方式管理國家和服務人民。

這種堅定的意志和淡泊的胸懷不僅適用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範疇,更是人生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社會,我們經常面臨各種誘惑和困難,如物質慾望的追逐、名利的誘惑、社會壓力的影響等等。只有擁有堅定的意志和淡泊的胸懷,我們才能超越這些干擾,保持內心的平靜和清明,專注於追求真理、追求良善,並為社會做出積極的貢獻。

總之,不論是修身養性的個人還是治理國家的政治家,都需要擁有堅定的意志和淡泊的胸懷。這種堅定和淡泊是我們面對誘惑和困難時的內在力量和智慧之源,也是我們實現個人成長和社會進步的關鍵要素。唯有以堅定的意志和淡泊的胸懷面對人生的考驗,我們才能在變幻的世界中保持內心的穩定和正確的價值取向。

《菜根譚》的智慧:第四十四則

 44、修德須忘功名,讀書定要深心

 學者要收拾精神並歸一路;如修德而留意於事功名譽,必無實詣;讀書而寄興於吟詠風雅,定不深心。

 


【解釋】

求學問一定要除掉雜念,集中精力專心致志從事研究。只有在專注的學習中,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識,深入理解學問的精髓。如果我們心猿意馬,思緒不集中,從一個知識領域跳到另一個,那麼我們只能停留在表面,無法深入探究。學問需要耐心和毅力,需要專注於一個目標,並全力以赴。

如果我們立志修養品德卻又流於功名利祿,那麼我們的追求必然是虛偽的。真正的品德修養不應該以外在的名利為目的,而是應該源於內心的追求和真正的價值觀。如果我們為了追逐功名利祿而放棄了自己的原則和道德準則,那麼我們將失去真正的人格魅力和內心的富足。

如果我們讀書只是在吟詠詩詞方面感興趣,那麼我們的學問將會是膚淺的。儘管詩詞是文學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學問的廣度和深度遠遠超出了詩詞的範疇。學問是廣泛的,包含科學、哲學、歷史、社會等眾多領域。如果我們只是對其中的一個方面感興趣,並忽略了其他領域的學習,那麼我們將無法獲得全面的知識和深度的思考。

總之,求學問需要我們除去雜念,專心致志,集中精力從事研究。同時,我們應該堅守真正的價值觀,不流於功名利祿,培養真正的品德修養。而對於讀書,我們應該擴展視野,涉獵多個領域,追求全面的知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在學問的道路上取得真正的成就,並獲得深刻的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