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你知,拎優惠,去優惠級:https://goodest-jetso.blogspot.com/

黃坤堯〈中大八景〉

香港中文大學是鑲滿寶石的靈山,矗立於吐露港濱,周圍群山繚繞,山水相依,草木葱蘢,鳥語花香,配合不同時期的建築和設計,房舍蜿蜒,高低錯置,形態優雅,色彩柔和,構成一座美麗的校園。晚上星光點綴於群山之中,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都很悅目。中大校園是全日對外開放的,一年四季,來者不拒,有幾個出入口,無門可關,當然也是屬於大家的。平日有很多校巴和汽車在山路上穿梭來往,大學師生匆忙的上課下課,川流不息,渲染成流動的河道。假日的時候,校園稍為寧靜,但往往迎來了大批的遊客,以及一些拍婚照的佳偶,看來也是歡快躍動的節拍。此外,這裡還很多世界知名的專家學者、諾獎得主、詩人墨客,以及體藝精英等,無論認識與不識,很多時就在身旁走過,緣留一面。七十年代初期,我在烏溪沙的渡輪上遙望中大,山青水秀,煙波淡蕩,可望而不可即,感覺就是仙境似的,有些神往。後來到了中大,讀書教學,竟也成了傳說中的山人,開卷神遊千載上,垂簾心在萬山中,三十年過去了,難免還是看不清中大的廬山面目,但日夕與歲月在山中流走,總也有些感覺,慢慢也就化成永恆的意象了。有時要帶友人遊覽中大,指點江山,敷陳故事,在遊走的風光中,結合個人體驗,按照傳統四字句的命名方式,稱之為天人合一、仲門烽火、仙嶺朝暉、未圓湖夢、雨燕迴翔、馬鞍迎面、藥圃飄香、聯苑桃花,化成了中大八景。

天人合一是中大八景中必然的首選,二○○四年一月揭幕。官方的命名叫合一亭,入門石碑上刻有錢穆《天人合一論》的原文,至於亭呢,則在於若有若無之間,頗有印象派飄忽朦朧的感覺。漫步於新亞山頭,眼前盡是尋常的樂群館圖書館等,房舍儼然,可是一進入園中,忽然海天一色,空明澄碧,過濾了人間諸般色相,原來的樓房、道路、人車、草樹全都消失得無影無踪,就只剩下了八仙山橫臥於天地之間,而吐露港的水色也流淌於眼前腳下,廣闊無邊,淙淙有聲,人天寂然相對,更與山水融為一體,純潔寧神,淨化心靈,沒有任何雜念,未幾即湧出激動澎湃,以至震撼的感覺,人與天之間,原來是可以這麼貼近的,一剎那電光火石的撞擊,提升到思想的悟境。當我們內心安頓之後,登上臺階,宛在水中央,吐露港下的科學園慢慢冒出來了,而公路上汽車火車繼續奔馳,一切又回復到平凡真實的世界來了。幾秒鐘的世界,已歷千劫。原來小園子裡只是一潭淺水,映着蒼榕老樹,以及遊人的倒影,從水平的視角中,也就與山下的海水連在一起了。站在台階上,迎風四望,與八仙默對,環顧鹽田仔、馬屎洲、烏溪沙蒼翠的田野和島嶼,以至船灣淡水湖上的一道海堤,再投向莽莽青蒼的赤門海峽,海闊天空,心曠神怡,其實也就是美的享受。前幾天看到一個洋人青年躺在「天人合一」四個大字的石碑上面,雙掌合什向上;後來又有一位女子爬上來了,兩人對坐,談笑風生。錢穆「天人合一」的境界,原來是可以換一個角度來詮釋的。

仲門烽火在校本部的中央位置,四方形的平臺也就是中大的心臟,大家慣稱之為烽火臺,盛載了歷代中大人的激情和壯志,跟圖書館、百萬大道、科學館連成一體,兩邊還有惠園羅馬廣場及灌木草叢圖案,迎風浩蕩,氣象萬千。加上每年畢業禮都在百萬大道上舉行,旁邊還有校長室、行政樓、文物館、中國文化研究所等主體建築,這裡也就是中大最人氣匯聚的地方了。後來在平臺上豎起了朱銘銅鑄雕塑太極系列「門」的傑作,好像兩個人過招似的,將一切紛爭化解於無形之中,現在改名為「仲門」,意為智慧之門。本來互不相干的兩個概念也就磨合為一了。圖書館擴建,本來想將烽火臺暫時遷拆的,經過學生及校友的抗爭,一切保留原狀,紋風不動。可是現在四周都在圍板的包圍之中,擴建之後當會氣象一新的。

未圓湖夢,這是崇基校園的精華地段,山上的溪水匯聚成湖,再注入吐露港。湖上有拱橋,有曲橋,就像西湖上的蘇堤、白堤,分隔湖面,一邊為養德池、一邊為荷花池,園中有一座紅色的獅子亭,在幽蒼萬綠之中,分外奪目耀眼。未圓湖將圓未圓,留有餘地,帶出思考空間,沿着湖水在哲徑上漫步,止於至善,更是動人的哲學境界。湖邊種了幾棵高大的楓香,泛着漫天的紅霞,染紅了半壁的湖水。而近日杜鵑花搶先綻放,爭妍鬥麗,未幾漫山遍野,開滿了坡地,自然更為燦爛了。

藥圃飄香即中草藥園,二○○八年九月揭幕,可以說是最新的景點。從崇基的禮拜堂入山,穿過了小橋流水,以及旁邊的神學院,林木茂盛,鬱鬱蒼蒼,沿着步道登山,很快就到達中草藥園了。或者從校本部拾級而下,沒幾十步也可以到達。這裡本來是一片濃蔭的山谷,草樹繁生,密不透風。現在闢為藥園,搜集了香港五百餘種的中草藥苗,加上校園栽種的二百餘種,形態各異,展品豐富,有些還種在溫室之中,每種都有資料說明,兼具研究與教育的功能。這裡除了可以認識大量的中草藥之外,山谷周圍還散發着特有的藥香,空氣清新。

雨燕迴翔,中大鳥類特多,其中雨燕更大量在校本部圖書館的屋簷下築巢棲息,繁衍後代。雨燕腳短,更呈鉤狀,不能在地上行走,一生都在飛翔當中,姿態優美,專門捕捉昆蟲為食。尤其是早晨及黃昏的時候,大批的雨燕在校園中飛來飛去,更為壯觀,令人流連忘返。前幾年圖書館維修,搭着竹棚帳幕,而屋簷下留有通道,盡量不影響雨燕的生活。現在圖書館擴建,自然也要費一點心思來安排牠們的居所。聽說有新建的人造鳥舍,不知道雨燕能不能適應了。

馬鞍迎面,開車上聯合道,快到山頂之時,馬鞍山忽然冒了出來,跟人打個照面,每次都有驚豔之感,顯得特別雄壯,頗有李白《送友人入蜀》「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的氣慨。從聯合書院的山頂憑欄遠眺,山下就是中層的校本部,而底層則是崇基校園,整個校園也就呈現在眼前了。遠望九龍諸峰及馬鞍山新巿鎮,城門河奔流出海,其實也是一幅壯麗的畫面。在山頂上,聯合及新亞之間新建的衛星遙感地面接收站,一個大大的白圓球矗立在兩座水塔之間,校園隨處可見,看來也很壯觀,甚至成為中大的地標了。

仙嶺朝暉,早上日出之前,眺望八仙嶺,天際開始泛亮,透出一縷紅雲,漸漸燒紅了整個夜空,一段金紅,一段暗紫,一段深藍,一段灰黑,相間成文,富有層次感覺,跟着也就燒紅了整個吐露港的海面。我拍過了幾張照片,大地上還是一片漆黑的,而海天之間,色彩濃豔,氣氛詭秘,跟白天所見的感覺完全不同。

聯合桃花,八十年代的時候,我在聯合苑住了六年,每年春天屋前桃花盛開,愈開愈燦爛,鑲嵌潔白的牆上,疏映橫斜,生機勃發。後來遷往巿區,而一樹桃花也就隨即枯萎了。此情不再,但桃花的影象還是長留心中的,拂之不去。當時寫過一首《泛金船》的悼詞,序云:「山居久矣!年年歲歲,桃花深巷,朝夕與對,不覺情生。去秋誤墮市廛,而縈念難已。春深復返,僅剩枯枝,花盡葉死,不禁大慟。全依東坡律韻。」詞云:

天香紅雨沾行客。翠羽曾相識。繁華散盡情閒卻。更霜染蟲逼。廢圃荒徑,黯黯冷風寒月。今日護花心渺,佇拂枝節。 人間幾見胭脂雪。笑與佳人插。無端感喟輕悲咽。怨經歲離別。黛玉埋幽,藉返蕊珠仙闕。萬一夢魂過我,休訝星髮。


桃花也就是心中


的佳人,日久相對,難免情生,緣生緣滅,化作永恆的懸念了。以上中大八景純屬個人的主觀印象,自然也注入了個人的感情色彩,未必得到大家的認同。尤其是最後的聯苑桃花,其實早就不存在了,只能留在照片或詞中,大家也不必費神去找了,以免失望。或者最後一景其實也是故意留下的空白,似有還無之中,讓大家自行設定,發揮想像空間,不妨各自補充心中一個更難以磨滅的印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